跳至內容

刺箭烏賊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刺箭烏賊屬
化石時期:提通階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頭足綱 Cephalopoda
目: 箭石目 Belemnitida
科: 箭烏賊科 Belemnotheutidae
屬: 刺箭烏賊屬 Acanthoteuthis
Wagner in Münster, 1839

刺箭烏賊屬學名Acanthoteuthis)是一類箭石目動物,這是一類類似烏賊的有內殼的頭足類動物,生活於侏羅紀晚期,與現代蛸亞綱有親緣關係。

刺箭烏賊屬於箭烏賊科,它們缺乏位於閉錐後面的喙。

分類[編輯]

刺箭烏賊屬是由R.Wagner和G.Munster建立的一個箭石類的屬,它最初被發現於巴伐利亞州松霍芬石灰岩層中,其腕上有小鈎,有時會與它們的完整遺骸連在一起。[1]小鈎通常是被壓縮着的,可以在觸手的任一邊緣或兩側邊緣傾斜。

Munster對三個物種進行了描述,分別是A.lichtensteiniiA.speciosaA.ferussacii,主要以它們的小鈎的形狀為特徵。A.lichtensteinii擁有比A.speciosa更小更圓的身體橫截面。D'Orbigny以A.ferussacii的名字聯立了這三個物種,而Wagner認為A.speciosa是一個有效的物種,但是沒有發現Munster的A.ferussaciiA.lichtensteinii之間的本質區別,所以把這兩個物種歸為A.ferussacii的異名。[1]

特徵[編輯]

Acanthoteuthis speciosa

C. G. Crick於1898年[1]描述了一種刺箭烏賊屬動物,它是擁有四對觸手的A.ferussachi,每隻觸手都有兩排小鈎。觸手長度不等,最長的一對觸手長約85毫米,每排可能有14或15個小鈎。最短的臂長32mm,另一對觸手長38mm,四個臂每排有9個或10個小鈎。第四對大約55毫米長,每排有12或13個小鈎。這兩對觸手沒有特殊的生理順序,只是假設它們是兩側對稱的。其他參考文獻,例如大英博物館收藏的軟體動物目錄中描述刺箭烏賊屬有十條相當不等長的觸手,有兩排鈎。第五對觸手似乎是起輔助作用的,比較短。

刺箭烏賊屬的內殼背面的背側有一個獨特的V形脊[2],這似乎類似於新蛸下綱後部的中間龍骨,後者的鰭附着在魷魚身上。這表明刺箭烏賊屬的身體後端也有類似於鰭的附着物,可能是寬橢圓形或菱形。前甲是平坦的,寬度相當大,不太可能被肌肉質的外套膜所覆蓋,[2]它們可能像幽靈蛸屬的一樣附着在側面邊緣。

古生態學與生活方式[編輯]

結構缺乏平衡的喙表明,刺箭烏賊屬以頭部垂直向下的方式生活,就像旋烏賊屬鞭烏賊屬一樣。[2]墨囊的存在表明它生活在200米以上的海洋水域。

刺箭烏賊屬和其他箭烏賊類被認為是淺海生物,它們生活在中生代大陸架和斜坡上的上層和中上層帶。[2]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G.C.Crick et al.On an Example of Acanthoteuthis ferussaci, Munst. from the Lithographic stone of Solenhofen, Bavaria,... Proceedings of the Malacological Socieity,Vol III Part 1,April,1898
  2. ^ 2.0 2.1 2.2 2.3 Rogov M and Bizikov V; New data on Middle Jurassic -Lower Cretaceous Belemnotheutidae of Russia. Their habit and possible mode of life; short papers fro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Coleoid Cephalopods Through Time" Prague, Sept 2005